Appearance
AION与问界的“爱恨情仇”:新能源车圈的CP还是竞争对手?
markdown
AION和问界:是“灵魂伴侣”还是“塑料兄弟”?
最近新能源车圈的热搜,除了价格战就是“谁和谁联名了”。广汽埃安(AION)和华为问界(AITO)这两名字经常被网友“拉郎配”,但它们的关系可能比偶像剧还复杂——既不是亲兄弟,也不是陌生人。
第一章:身份卡先亮出来
- AION:广汽集团亲儿子,主打“性价比科技”,代表车型AION Y、AION S,江湖人称“电动家教车之王”。
- 问界(AITO):华为和赛力斯(原名小康)的“跨界混血儿”,华为提供智能座舱+电驱系统,赛力斯负责造车,M5/M7号称“含华量极高”。
(划重点:AION是广汽独资,问界是华为深度合作,两家母公司完全不同!)
第二章:绯闻从何而来?
华为的“百变身份”:
- 华为和AION曾有过“蜜月期”,2021年广汽埃安宣布用华为HI全栈方案(比如AION LX),但后来…广汽董事长冯兴亚公开吐槽“华为太贵,我们要自己搞”,合作降温。
- 问界则是华为“亲力亲为”的样板工程,从设计到门店销售都有华为影子。
用户混淆现场:
- 两者名字都带“AION”和“AI”(问界英文名AITO),导致网友懵圈:“AION是问界的低配版吗?”(广汽:勿cue!)
- 实际定位差异大:AION主攻15-25万大众市场,问界M5/M7瞄准30万+“高端智能”。
第三章:竞争or互补?
技术路线:
- AION:自研弹匣电池+星灵电子架构,强调“自主可控”。
- 问界:华为DriveONE电驱+鸿蒙座舱,标签是“华为生态”。
(简单说:一个自己练武功,一个抱大腿。)
市场表现:
- AION 2023年销量超48万辆,问界M7靠“降价+华为流量”逆袭,但总量仍不及AION。
- 真相:两者用户重叠度不高,AION车主可能更关心续航,问界车主可能为“遥遥领先”买单。
第四章:车企和华为合作的“三种模式”
华为的“造车朋友圈”分三档(像极了人际关系):
- HI模式(如早期AION):华为提供部分技术,车企主导。
- 智选模式(问界):华为参与设计、销售,存在感爆棚。
- 零部件供应:默默卖电机、屏幕,深藏功与名。
(广汽选了1后又退群,问界是2的“嫡系”。)
总结:别嗑错CP了!
AION和问界的关系≈同个健身房练肌肉的两个人:
- 都用新能源“减肥”(替代燃油车),但一个吃蛋白粉(自研),一个请私教(华为)。
- 短期不会正面刚,长期…得看华为是否“雨露均沾”,以及广汽的“单身贵族”意志有多坚定。
最后灵魂提问:如果你有30万预算,选“华为加持”的问界,还是“自力更生”的AION?(评论区假装有选择困难症吧!)